黑茶农业网 — 助力农村创业者走上致富之路!

科技促吉林蓝莓产业腾飞

来源:互联网时间:2023-09-08 10:57:53标签: 蓝莓 蓝莓行业资讯 当前位置:黑茶农业网 > 水果种植 > 手机阅读

蓝莓

由吉林农业大学小浆果研究所承担的“蓝莓产业化生产中试基地建设及系列产品开发”项目,已通过专家验收。这个项目是国家科技部农业科技成果转化基金项目。以项目首席专家李亚东教授为代表的项目研究人员,在项目运行中大胆创新,勇于探索,在蓝莓科技成果转化与产业化生产中,创建了以科研单位为技术支撑,产业公司为生产主体的全新的产业化生产模式。

蓝莓产业兴起3年前,蓝莓作为一个新的果树树种在我国还没有产业化生产。吉林农业大学小浆果研究所尽管对蓝莓进行了多年的研究,并取得了多项研究成果,但产业开发工作却一直停滞不前。国家科技部农业科技成果转化基金,为蓝莓产业的腾飞插上了科技的翅膀。课题组成员认真研究实施方案,大胆创新探索,通过技术支持与成果转化,在山东、辽宁和吉林建立了总计100公顷的蓝莓科技示范生产基地,总投资达2000万元,其中,吸引外资1000万元,生产的蓝莓以鲜果形式出口到日本。到2005年,实现出口创汇80万美元。

蓝莓产业化生产示范基地建设获得的巨大成功,引起了各地政府的高度重视。辽宁省丹东市政府从2004-2005年通过组织项目论证、技术培训、现场参观等形式,宣传、展示蓝莓产业化生产栽培技术,并引导发动加工企业参与。丹东市政府制定了“十一五”蓝莓发展规划,到2010年,以龙头企业为先导,农户积极参与,科研单位提供技术支撑等模式规划发展蓝莓5万亩。“十一五”期间,我省在长白山区规划发展5万亩。去年,出台了关于加快我省蓝莓产业发展的意见。根据资源条件和国内外蓝莓产销发展现状,勾画出我省发展蓝莓产业的基本目标:到2007年,在东部山区发展蓝莓种植1.5万亩,年种植产值实现7500万元,加工实现产值(按初加工果汁计算)3亿元;到2010年,发展蓝莓种植5万亩,年种植产值实现2.5亿元,加工实现产值10亿元。

我国蓝莓产业化生产基地建设,引起了世界各国蓝莓生产商、经销商和加工企业的高度重视,增强了跨国公司在中国投资的信心,日本的西本公司、加拿大的国际蓝莓公司和加利旺公司、美国的西可公司通过项目考察,先后制定了在中国的蓝莓种植、加工生产规划,掀起了一个中国蓝莓生产的高潮,实现了蓝莓树种从发达国家即美国和加拿大向中国的转移。

科技支撑助发展在发展蓝莓产业的科学技术准备上,吉林省是“老大”。吉林农业大学小浆果研究所是我国开展蓝莓研究最早,收集保存蓝莓优良品种资源最多,研究水平最高的科研单位。他们从1983年开始从国外引种蓝莓,现共引入优良品种120个,选出了“美登”、“北村”、“圣云”、“北蓝”、“北陆”、“达柔”、“康维尔”、“蓝丰”、“园蓝”等适宜国内各地栽培的优良品种。拥有的蓝莓品种基本涵盖了世界范围内普遍采用和最新选育出的品种。科研项目“蓝莓优良品种选育与推广”,于2002年获得省科技进步奖。除品种引进外,相关栽培技术也在国内领先。2002年,吉林农业大学的“蓝莓栽培技术”被列为国家智力引进与示范推广基地。“蓝莓区域化产业化栽培技术”于2003年获得省科技进步奖。尤其是“吉林省中部平原地区栽培蓝莓技术研究”,针对激励吉林省中部平原地区有机质含量低,偏中性土壤不适宜栽培蓝莓的状况,确定了土壤施用有机介质提高有机质含量,施用酸性物质增加土壤酸度的技术,栽培蓝莓获得成功,确定了适宜保护地和露地栽培的优良品种,实现了以鲜果和加工两大类产品供应市场的产业发展模式。该研究成果于2002-2004年被国家科技部确定为“星火计划项目”、“国际合作计划”和“重点推广计划”。2003年,该研究成果获得科技部“农业科技成果转化基金资助计划”和农业部“948”项目资助,还被国家外国专家局确定为“全国引智推广重点项目”。2004年,又被列入科技部“国际科技合作重点项目”专项资助,吉林农业大学小浆果研究所的20余项科研课题研究,为蓝莓产业化生产和可持续发展奠定了坚实的基础。

跨省合作结硕果项目首席专家李亚东教授介绍说:“从技术角度讲,主要取得了3项成果,一是针对不同区域选育出了适宜各地发展的优良品种,如山东地区以鲜食品种为主,辽宁省以鲜食和加工兼用型品种为主,吉林省长白山区以加工型品种为主。二是优质苗木生产技术在项目运行中空前发展,项目实施前,通过组织脱毒育苗,年育苗能力10万株,不能满足大规模生产的需要。到2005年,年育苗能力达300万株,完全可以满足大规模生产。三是通过蓝莓中国网站和报纸、培训班、现场指导培训等方式,使蓝莓优质丰产栽培技术得到广泛传播。”

项目运作模式的创新,突破了常规发展。项目运行中以吉林农业大学技术支持为支撑,青岛蓝玫瑰果实有限公司(山东产区)、辽宁丹东蓝莓科技开发公司(辽宁产区)、长春百瑞蓝莓科技发展有限公司(吉林产区)3个农业龙头企业负责各个产区示范基地建设,实现跨省合作的新产业化生产模式。

经济效益和社会效益同步,通过项目运行建立的100公顷示范基地,2005年,总产值达到1600万元;2007年,全部进入生产期后,总产值可达1亿元。蓝莓生产属于劳动密集型产业,生产基地直接创造工作岗位3000余个。根据蓝莓国际市场预测,“十一五”期间,我国达到30万亩,可以培育30个万吨冷冻加工企业,5个万吨果汁加工企业,直接产值可达100亿元,创造至少20万个劳动就业岗位。

蓝莓的市场前景广阔,规模化种植前景看好,带动了经济效益,有着良好的发展空间。为了保证产业的发展,打破旧的种植观念,调整农业产业结构,帮助群众找到了新的增收路子。

上一篇木瓜贮藏与保鲜

下一篇火龙果的繁苗要点

水果种植本月排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