黑茶农业网 — 助力农村创业者走上致富之路!

技术讲解:狐狸育成期饲养管理问题

来源:互联网时间:2023-09-08 06:10:38标签: 狐狸养殖技术 当前位置:黑茶农业网 > 养殖技术 > 手机阅读
 
 仔狐从断乳分窝后到取皮前这段时间称为育成期,通常又将断乳分窝后到九月末称为育成前期。

1 育成期的饲养

仔狐一般在 5 周龄断乳分窝,也有采取 45 日龄断奶的。断奶后前 10 天的日粮,仍按哺乳期补饲的日粮标准进行饲喂,饲料的种类和比例保持原来的水平。在 2 ~ 4 月龄期间,幼狐生长发育迅速,所以必须供给充足的营养物质才能满足其机体的需要。

 育成狐的日粮必须含有足够量的营养物质,以保证幼狐快速生长的需要。能量不足时,会引起生长迟缓或停止,严重缺乏将导致消瘦,被毛暗淡无光泽。

饲料中的脂肪要新鲜,脂肪氧化会降低必需脂肪酸的营养作用,育成期幼狐易出现黄脂肪病。 7 ~ 23 周龄的幼狐,必须提供占饲料干物质重 40% 以上的蛋白质。当育成期的日粮中可消化蛋白质量低于代谢能 28% ~ 30% 这一标准时,幼狐虽体重增长正常,但体长增长速度减慢。

育成期幼狐代谢旺盛,饲料利用率高。对日粮要求营养全价,饲料质量好,要防止营养缺乏性疾病的发生,育成期幼狐对矿物质、维生素需要量高,应在饲料中予以满足。

2 育成期的管理

2 . 1 适时断乳分窝 断乳分窝前,应根据狐群的数量,准备好笼舍、食具、用具、设备等,并且要严格进行消毒和清洗。适时断乳分窝,有利于仔狐的生长发育和母狐体质的恢复。断乳太早,由于仔狐独立生活能力差,对外界环境,特别是饲料条件很难适应,易出现生长受阻。断乳过晚,仔狐间常出现争食咬架现象,会影响弱仔的生长,母狐的体况也很难恢复,并且浪费饲料。在正常情况下,仔狐在 8 周龄时分窝,也可根据具体情况提早或推迟。当母狐体弱、患病时,护理仔狐能力降低,应提早断乳;若母狐体质好,泌乳足,而仔狐发育较差时,可推迟断乳日期。断乳分窝的方法较多。当仔狐发育均匀时可将母狐移开,同窝仔狐一起生活一段时间后,再逐步分开;当同窝仔狐发育不均匀时,可将强壮的仔狐先行分开,其余的弱仔留给母狐继续哺育,待独立生活较强后再行分开。仔狐开始分窝时,可以 2 ~ 3 只在同一笼内饲养,然后逐步分单笼饲养。笼舍不足时,也可以短期一笼双养或多养,但同笼幼狐体况应相近,笼舍空间应较大,而且饲料量要充足。

2 . 2 预防接种 狐的疫苗一般都在分窝 2 ~ 3 周后注射。可根据狐群的状况,注射犬瘟热、狐脑炎、病毒性肠炎等疫苗,也可注射二联苗或多联苗。育成期幼狐从母体接受的免疫力逐渐减弱,机体免疫机能还不够完善,因此,要加强防疫工作,防止通过饲料和饮水传播疾病。食具要经常进行冲洗,不喂腐败变质的饲料,饮水要清洁卫生。

2 . 3 认真做好选种 种狐的初选应在分窝时进行,根据母狐的哺乳和仔狐的生长发育情况,初步选留经产母狐和幼种狐。

2 . 4 防暑 育成期气温一般较高,笼舍要有遮荫设备,防止阳光直射在狐身上,增加饮水次数。

狐断乳分窝至取皮前这段时间称为育成期,此期要做好如下饲养管理工作。

幼狐在2一5月龄期间,生长发育迅速,必须供给充足的营养物质才能满足其机体需要。直到育成狐进入6月龄时,其对能量的需要下降。

能量供给不足时,会引起生长迟缓,严重缺乏将导致消瘦,毛色暗淡无光泽。饲料中脂肪要新鲜,脂肪被氧化后会降低必需脂肪酸的营养利用。育成动物易出现黄脂肪病,若发现饲料中的脂肪被氧化或幼狐发生黄脂肪病时,应停喂氧化脂肪或增加日粮中维生素E的供应量。8一25周龄的幼狐,为了获得最大的氮贮存,必须提供占饲料干物质量41%以上的蛋白质。当有成狐的日粮中可消化蛋白质量低于代谢能30%标准时,幼狐虽然体重增长正常,但体长增长速度减慢。大约5~6月龄就能长到成年狐大小。

幼狐代谢旺盛,饲料利用率高,对日粮要求营养全价、清洁、易消化、新鲜、饲料品质好。饲料喂量要充足,以吃饱不剩食为原则。育成期为防营养缺乏性疾的发生,应在料中添加无机盐、多种维生素、微量元素、酵母粉、维生素A、维生素B1、B2、维生素C、亚硒酸钠E粉等,按说明补给,予以满足营养需要。

幼狐出生后的l00~150天之内,生长发育特别快,正是骨骼、肌肉迅速生长的时期;尤其是断乳分窝后的2月龄左右,是决定体型大小的关键时期。因此,要注意及时增加饲料量,不能饥一顿,饱一顿。这一暑期日粮中的蛋白质的供给,每天每只必须保持在45g以上。以后随着生长速度的减慢,蛋白质供给可逐渐减少,但每天每只仍不能低于35g。如果蛋白质供给不足或营养不全价,会直接影响幼狐将来的体长和身高。错过了这一时期,饲料再好也长不成大个,只能往粗发展,长成短粗胖。
 

育成期是幼狐生长发育最迅速的阶段,特别是幼狐在3个月龄时,其绝对增长最快。此期饲养的好坏直接关系到预备种狐明年能否参加繁殖,皮兽能否达到标准尺码和质量要求的关键时期。
仔狐生后8周龄(55~60天),即可断乳分窝,但也不是一成不变的,应视母狐乳量多省及其母仔关系好坏而定。多数因母乳量减少,出现母狐拒绝仔狐哺乳而提前断乳,但仔狐哺育乳不应少于45天。断乳是将母仔分开,仔狐由于离开母狐和同伴,大都表现应激反应,如不吃食、嘶叫、行动不安和怕人等。所以,在分窝后尽量少惊动,并给予原来哺乳期的饲料5~7天不变,待仔狐习惯于独立生活后,再按青年狐标准配制饲料日粮饲养。其代谢能量随日龄的增加,而不断增加,可消化蛋白质每418千焦(100千卡)7.5~8.5g。同时要保证鱼肝油、VB1、VB2及VC的供给,在以动物肉和内脏为主的饲养场家或专业户要注意供给磷钙(鲜碎骨和骨粉),并在上述标准条件下,7~10月份,要求每418千焦(100千卡0代谢能要供给4~5g动物脂肪,以满足青年狐对能量需求,特别对芬兰超大型北极狐及其杂种一、二代,还要比普通狐高0.5~1.0倍。
幼狐饲养方法,在标准不变的情况下,随着日龄的逐渐增加,不断提高能量水平,或者说按食欲增加,不断增加饲料量(各种饲料比例不变),以满足幼狐生长发育的需要。为了使幼狐能够均衡生长和发育,仔狐初分窝时可2~3个在一个笼饲养,但不能超过10~15天,必须进行单笼饲养,以避免因争食而造成发育不均衡的现象。10~12月份可减少饲料中脂肪量,而增加饲料中谷物量,日粮中动物性饲料要供给含硫氨基酸较多饲料,以保证毛皮的成熟和质量。使用中特养的皮毛亮每只动物仅仅投入几元的成本,就可以显著提高整个皮张保存或者动物的价值。
狐育成期正处于盛暑,要注意防暑降温,特别是7~8月,狐一定要注意遮阳,保证自由饮水,若有条件,可洒水降温,这对低纬度的河北、山东以南地区尤为重要。中特养的包被VC在夏天或者很冷的冬天,在饲料中添加0.1克/只,能减少过热过冷对动物的伤害。
8月末至9月初幼狐睾丸和卵巢开始发育,预备狐要与皮兽分开饲养,标准要比皮兽高些,即为418千焦(100千卡)代谢能8.5g以上可消化蛋白质,并补加VE5~10g。还要注意内外寄生虫病的预防。再一个就是小兽处于生长期,食欲旺盛,饲料中的谷物要熟,否则常因发酵,引起兽的膨胀症,为此,可采用清晨和傍晚凉爽时喂食或每天喂3次,以避免膨胀症(胃扩张及穿孔)的发生。

上一篇技术讲解:北极狐基本特征

下一篇龙虾稻田养殖条件

养殖技术本月排行